1月31日,记者从2024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获悉,上海将加快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拓展全民健身公共资源,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文体旅商展联动,放大重大体育赛事溢出效应。
2023年是聚焦本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推进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上海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建设等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能级跃上新台阶。2023年上海体育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任务,建成各类健身设施项目1804个,包括: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3个、市民健身步道81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301个(市级671个、区级630个)、市民健身驿站101个、市民运动球场245片(其中羽毛球场171片)、长者运动健康之家43个。评定都市运动中心8个。徐家汇体育公园、自行车馆等一批体育重大工程建成开放。据初步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1平方米,较上一年增加0.10平方米。
优化“一网通办”平台体育场馆预订公共服务,“来沪动|健身地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入选全国智能体育典型案例。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在年度主要节假日累计服务市民约150万人次。全年完成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4000多万元,近700家定点场馆参与,市民领券约340万人次、用券190万人次,拉动场馆直接消费超过1.3亿元。
2023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共举办赛事活动7895场,850万人次参与,其中包括:线下赛事活动7269场、527万人次参与,线上赛事活动626场、323万人次参与。
竞技体育成绩稳中有进,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杭州亚运会上海85名运动员参赛,共计获得27金、18银、7铜,打破1项世界纪录、3项亚洲纪录、6项亚运会纪录,入选人数、金牌数和奖牌数均超上届。
商旅文体进一步融合,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助力“五五购物节”,举办首届上海体育消费节,组织159场次促消费活动。持续推动徐汇区、杨浦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开展消费嘉年华系列活动。2022年上海市体育产业总产出1862.58亿元,增加值640.45亿元,体育服务业总产出1539.19亿元,占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的比重达到82.6%;全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3435.6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850.62亿元。
重大赛事有序恢复,赛事之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有117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在沪安全顺利举办,赛事关注度、专业度、贡献度都有新的提升。成功申办国际奥委会新兴赛事——奥运会资格系列赛,FISE国际极限运动嘉年华落地上海。
上海ATP1000大师赛和LPGA锦标赛重磅回归。上海ATP1000大师赛吸引近20万人次观赛,经济拉动效应(产出效应)达37.8亿元。LPGA锦标赛吸引2万多名观众现场观赛,国际卫星信号触达近5亿户全球家庭,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区一品”赛事丰富多彩,浦东新区世界箭联射箭世界杯赛、黄浦区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静安区国际剑联花剑大奖赛、崇明区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等广受关注的品牌赛事陆续回归。打造“三上”品牌,上马规模恢复38000人,打破沉寂八年的上马赛会纪录,创造中国境内马拉松男子组最好成绩。赛事直接经济效益7.01亿元,产出效应20.12亿元。
2024年是实施《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的第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决战巴黎奥运会的冲刺之年。
上海将拓展全民健身公共资源,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按时全面完成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0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6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00个、市民健身驿站60个、市民运动球场150片。会同市民政局建设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不少于25家。
推进重大体育设施及场地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临港水上运动中心(帆船帆板基地)。协调完成久事马术中心项目开办。支持崇明东滩自行车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徐汇滨江(划船俱乐部)项目方案深化研究。完成“两馆一建”、自行车馆项目、衡山路项目审价。深入开展“国球进社区、进园区、进公园”活动。
优化升级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等制定新一轮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体医养融合”机制。广泛开展社区体育服务配送。组织“体医交叉培训”,培养运动健康师等复合型人才。依托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推广运动健康电子档案,开展运动促进老年人健康的数据积累和研究,完成《2023年上海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发展报告》。
决胜巴黎奥运会、内蒙古全冬会,提升都市型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对标各项目奥运选拔办法,落实重点运动员备战情况周报、训练单位领导蹲点、备战信息即时反馈、奥运备战定期盘点、奥运备战需求优先办结等制度,力争更多运动员、教练员及科医保障人员入选国家队并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
加强文体旅商展联动,放大重大体育赛事溢出效应。办好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围绕“更年轻更城市更开放”的办赛愿景,以赛事为平台,促进滑板、霹雳舞、小轮车、攀岩等城市体育项目发展;借助奥运会资格系列赛影响力,办好FISE世界极限运动巡回赛,推动更高水平可持续的滨江开放。办好国际滑联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箭联射箭世界杯赛、国际泳联游泳世界杯赛,以及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环球马术冠军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助力城市品牌的国际传播。
打造自主品牌赛事矩阵。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赛事版图,确立“3+3+3+X”的发展框架。持续提升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品牌效应,在城市标志景观举办上海帆船公开赛,完成“三上”品牌构建;筑牢三大球发展根基,提升上海明日之星冠军杯足球赛、上海明日之星篮球争冠赛办赛质量与效益,创办上海明日之星排球争霸赛;探索体育赛事“五个新城”联动,落地环上海·新城自行车公开赛,办好上海超级杯、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
聚焦体育服务消费,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充分整合政府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和商圈、园区、场馆等资源,举办第二届上海体育消费节,培育系列体育消费新场景、打卡地,创造浓郁的体育消费氛围。
副市长解冬出席会议并讲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